她们是女儿、妻子、母亲,然而当疫情来临,她们选择逆行,坚守在防疫第一线,在疫情面前,她们巾帼不让须眉,撑起一片天,用“她”力量扛起责任和担当。
王涛:战“疫”中的“硬核女战士”
提到新安楼社区,就不得不说起社区书记王涛,自疫情爆发,她第一时间投入到抗疫战争中,24小时开机待命,天没亮就出了家门,没正点下过班,每天休息不到6个小时。在小区1200多户的排查工作中,她坚持深入一线挨门挨户走访,她说,虽然有被感染的风险,但是作为社区的守护者我们没有后退的理由,老百姓的安危就是我向前的动力,如果被感染,那么第一个必须是我。小区封闭管控后,为了让同事能在屋里多暖会儿身子,她主动替上,有时雪天里露天连续站上几个小时,回到社区时,身体都僵了,她却笑着戏称自己是“冻”美人。她顶风雪、斗严寒,苦活累活冲在前,毫无怨言在一线,社区都称她为抗“疫”战场上的“硬核女战士”。
高越晓:宣传阵地亦战场
唐家庄街道宣传科的高越晓,是个地地道道的张家口人,年前就策划着带父母和孩子去姐姐家过年,票都订好了,因为疫情的突然来袭,她退了票,将女儿丢给病中的母亲照料,毅然决然的返回工作岗位,她不讲条件、服从组织安排,到社区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入户排查,每天要爬3栋楼,手指关节因敲门都红肿了。她还主动承担起了动态信息的编撰工作,为实地了解抗“疫”一线人员的工作情况、拍出让自己满意的照片,她深入辖区一起宣传防疫知识,和志愿者一同前往居民家为居家隔离人员送菜送粮等。她将动态信息制作成“美篇”,为大家讲述着抗“疫”一线“逆行者”的故事。她说,在疫情防控工作中,守好宣传阵地也是抗“疫”的一部分,将我身边人的事迹写出来,让更多人知道并参加到这场战“疫”中来,就是我们宣传工作者最大的责任。
郭泓杉:“轻伤不下火线”的“铁娘子”
婆家是石家庄的郭泓杉,是京华东里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,丈夫是家中长子,因为两口子平时工作忙,每年只有春节才能回老家团聚。除夕刚到婆家的她就接到了单位要求返工的电话,她想都没想就答应了。吃过晚饭她便向家人说明了情况,一年没见孙女的老人虽然明白其中的道理,可是心里还是很不舍。她说,社区是关乎百姓安危最近的那道防线,在居民需要我们的时候,我必须回去。一回家便投入到工作中,挨家挨户摸排走访、发放明白纸和公告书,上下楼梯出的汗,在出楼道的那一刻被寒风一吹就落了,但是她丝毫也顾不上,而是继续下一栋,因为她知道越是尽快的找到湖北或武汉的返乡人员,越是能减少疫情传播的风险。2月2日雪天,一早出门的她因为想着要干的活儿,不小心滑倒了,因怕耽误工作强忍着身体的疼痛去到单位。忙碌一天回到家,疼痛感却愈加剧烈。到医院检查才知是尾椎骨错位,因为位置特殊,不能使用石膏固定,医生强烈建议其在家休养。可是她想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和本来就人手不足的社区,决定瞒下病情继续坚守岗位。她说,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,虽然我不是最好的,但是我会努力做的更好,对得起信任我们的居民,对得起自己的良心。
杨光:“狠心”的哺乳妈妈
西北楼社区书记杨光是一个新晋二胎妈妈。疫情就是命令,大年初一,她就应召回到了工作岗位,积极参与到社区防疫工作中。作为社区书记,就要做到守土有责、守土尽责,她带头宣传防疫知识,引导居民做好自身防护;她带头开展消毒作业,对小区公共场所进行摸排,全面进行卫生消毒;她带头开展24小时值守,设岗设卡,与党员群众一起参与巡逻值守。每天16个小时的工作强度,对于一个正在哺乳的母亲来说就意味着孩子就要挨饿,然而她什么要求都没有提,而是默默的准备了奶粉等,将孩子托付给了母亲,倔强的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。有人问她,这样是否会心疼宝宝时,她笑着说,不会啊,我在外面坚守岗位,就是在保护宝宝,宝宝长大知道了,也会支持我的。
使命的坚守,无悔的选择。疫情一日不除,她们一日不退。在唐家庄街道辖区内,不管是排查、宣传、卡点、管控、消杀……都有这样一批巾帼的身影在活跃着,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主战场,冲锋在前、战斗在前,为唐家庄街道群众筑起了一道"安全屏障"和"战斗堡垒",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着巾帼力量。